创业板“轻资产 、高研发”认定标准公布!
6月30日,深交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以下简称《指引》) ,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 ”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 、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具体事项,达标企业将突破30%的再融资补流上限 。
根据《指引》,满足轻资产标准的企业,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满足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 ,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据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无研发人员占比要求,对于适用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标准的上市公司 ,新增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的底线要求,以有效保障研发投入质量,避免仅因规模体量大而满足“高研发投入”标准。
此外 ,《指引》明确,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体现出“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 。
经初步测算,符合创业板“轻资产 、高研发投入 ”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迈瑞医疗、华大九天 、智飞生物、江波龙等科技型龙头企业 ,基本在以上标准的覆盖范围内。
作为A股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先行板块和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的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制度机制 、提升市场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目前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亟需通过融资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行业人士认为 ,上述上市公司通常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非资本性支出金额较高等典型特征,对资金使用灵活度有较大需求。本次明确认定标准,增强了制度的适应性 ,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有效提升了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 ,助推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同时,“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设置 ,也将进一步巩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成色。
2022年至2024年,13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中位数为2.0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为6.47%。此次《指引》将“高研发投入”标准中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下限确定为3亿元,研发占比下限确定为15% ,显著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中间水平 。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将紧紧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着力点,支持更多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 ”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该政策工具 ,推动典型案例落地,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阳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界面新闻记者|邹文榕继1月正式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3月21日,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信...
上能电气4月13日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回购总金额不低于3,600万元且不超过7,2...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棕榈股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4月1...
记者|张乔遇半导体前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末,前道量检测设备的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约...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